第130章(2 / 3)
儿科自古以来就是哑科,因为患儿没有足够的表达能力,有的甚至根本就不会说话,这样就没办法配合医生的问诊。再加上儿科病往往发展迅猛,所以当个儿科大夫是很不容易的事。
长荣医院的叶主任虽然信得过罗裳的实力,但他也不确定,罗裳能不能处理好儿科疾病。
所以他在电话里要征询下罗裳的意见,如果罗裳拒绝了,他就只能再帮着呼吸科联系其他中医了。
罗裳沉静地道:“腺病毒肺炎吗?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大夫,我可以过去试试。但患者家属那边,该签的补充协议一定要让他们签上。”
“明白,这个我们懂。治这种病是要冒风险的,这一点我会让呼吸科的人跟家属讲明白。他们同意了你再动手。”
罗裳挂断电话后,看了眼诊室里剩下的三位患者,有两位是附近的街坊,还有个工商局的。罗裳就把那个患儿的情况说了说,这几个人都挺通情达理的,让罗裳赶紧去医院看看,小孩的命要紧。
这时候医闹还是极个别现象,一般人对医生还是很尊敬的,这些人更是如此。罗裳连声道谢,拿上包便匆忙往外走。
韩沉不知什么时候已等在门口,看到罗裳出去,他就道:“我车修好取过来了,我送你去吧。”
专家
主任严选
长荣医院住院部大厅门口站着五六个人, 在大厅里值班的保安和护士都在好奇地向门口张望。
他们都在好奇,到底是什么人,能让脑科手术大拿叶主任和呼吸科的王主任一起专程等候。这两位平时可都是很忙的。
五六分钟过后, 挡在门口的棉门帘便被人掀开,一股凉风贴着地面卷了进来。看到进来的青年男女,叶主任紧走几步, 离那女孩还有好几步远的时候, 就摆出了握手的动作。
“罗大夫, 辛苦你这么晚了还跑一趟。”
呼吸科的王主任也热情地跟罗裳打招呼,随后又看着韩沉问道:“罗大夫,这位是……”
罗裳大大方方地把韩沉拉到自己旁边, 说:“我男朋友, 他送我来的,要不然我来得还要晚一些。”
“好好, 小伙子长得真精神,身上有一股子正气。”呼吸科主任赞许地点了下头。
罗裳则直接了当地问起了患儿的情况, 叶主任就道:“患儿在二楼,还没有退烧迹象。家属那边该签的已经签了, 一会儿你过去, 先看看有没有把握。”
叶主任跟罗裳打交道的次数也多了,对这年轻姑娘起了几分爱才惜才之心, 并不希望她因为好心而让自己陷入困境。
王主任也道:“罗大夫你尽力就好。”
罗裳却知道, 一个孩子背后站着的是整个家庭,现在很多人家都是独生子,万一孩子没了, 对于孩子父母来说无异于天塌了。所以她但凡有点办法,还是会想办法把人救过来的。
患儿的病, 往往起病急,看起来还很凶险,但只要找对病因,开出对症的方子,治起来效果也是很快的。
“两位的心意我明白,先带我去看看吧。”几个人说话间,已经上了楼梯。
这时候是探视时间,各病房都有亲属来住院部探视患者,走廊上不时有人进出。罗裳等人行色匆匆地从这些缓慢行走的人身边过去,很快就进了209病房。
有人好奇地问身边的人:“209病房住的是什么人?”
“听说是个刚会走的小孩,肺病,挺严重,昨天晚上还听到小孩妈妈哭了,可能挺危险的。”一个家属小声说道。
“这么说,这些大夫是来会诊的吧?”问话的人说道。
“应该是吧,那小孩长得肉乎乎的,怪招人疼的,也不知道能不能治好?”
这时旁边有个人惊讶地说:“刚才进去那人是罗大夫吧?她不是在山河路开诊所吗?怎么来长荣了?”
其他人有听说过罗裳的,也有没听说过的,没听过的自然要打听一下此人说的罗大夫到底是什么人。
得知她是中医时,有人惊讶地说:“中医治这种急病能行吗?这种情况,我们都送孩子去打针打滴流,这样退烧很快的,中医太慢了,调理一些慢性病还行。”
认识罗裳的人摇了摇头,他也不懂中医,面对别人的质疑,他一时之间也不知该怎样回复,过了一会儿才道:“兴许她能有办法呢?”
“长荣医院的大夫又不是傻子,要不是认可她的能力,能请她来吗?”
这个说法倒是挺有说服力的,有些探视病人的家属本来要回家了,这时也不走了。有些人在医院陪床陪了几天,无聊得要命,碰到这种特别的事,也想看看后续发展。所以这些人基本都没走,在走廊长椅上坐了一排,悄悄地观望起209病房的动向。
这是三人间病房,里面住的都是患儿。罗裳等人进去的时候,一号床家属正在给患儿用温水擦浴,试图用物理降温的方法让孩子的体温降下来一点。
这么做对一般的发烧是有效果的,但一号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