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469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“所以,你更要忠心的为殿下效力。”

杨高远趁机提醒他,现在只能依靠大皇子了。

“那是自然,在下明白,现在无处可去,只有助殿下成事,才能够光明正大的走出去。”

“那你到底要何时才动手?”

杨高远再次追问。

郁普说道:“等到战神回朝。”

“到那时再行事,岂不是晚了?墨云策夫妇可不是好对付的。”

“在下就是想会一会他们,尤其是那个世子妃。我要看看他,真的是那么厉害吗?”

大皇子眉头皱起,“你有把握吗?千万不能轻敌。”

墨云临从内心里不赞成他挑衅墨云策和芮锦希。

但此人异常高傲,性格也古怪,他们还需要他的相助,不能够与他弄僵。

“殿下放心,在下不会误了您的大事。”

墨云临只好嘱咐他:“看好你的那些瓶瓶罐罐,不要伤到府里的人。”

“呵呵,那就请殿下管好府里的人,千万不要好奇。”

杨高远实在是佩服大皇子如今的气度,对郁普的无礼都能够忍受。

等郁普告退,回自己的院子休息时。

杨高远凑进大房子的耳边悄声说道:“殿下,此人难以掌控,还是小心为上。”

南梁女皇和胡峙都死了,没有人能够再控制他,杨高远担心他会做出对大皇子不利的事。

“叔父莫担心,他无非是想给自己多争取一些好处,只要事成,我可以答应他的条件。”

“他提什么条件了?”

大皇子笑了:“他想做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的人上人。”

只怕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,到头来是痴梦一场。

墨云临的谨慎让他对桀骜不驯的人很是反感,对于不能被自己掌控的人,他会选择放弃。

他要好好想想怎样利用这颗弃子。

有事瞒着

大皇子很长时间以来,表现的很安分。做事认真负责,可圈可点。

不少官员见到他,比之前热情了许多。

甚至有些人认为,盛轩帝应该立大皇子为皇储。没有必要拖延,就算瑜贵妃活着,她的儿子也未必能胜任太子职位。

朝中有人开始为大皇子鸣不平。可盛轩帝的态度一直很明确,暂不立太子。

而大皇子也没有表现的关心此事,仿佛对谁当皇帝都无所谓,一切以盛轩帝的意思为主,显得他孝顺大度。

更让不少官员倾向于他。

盛轩帝对此视而不见,他心里有个信念,如瑜和他的儿子,才算他真正的孩子,他要将皇位留给那个孩子,弥补这些年的缺失。

崔福见皇帝对官员们的想法无动于衷,每日只盼着能收到暗卫的最新消息。可惜,总是失望。

“福公公为何在这里摇头叹气?”

崔福听到声音转身,“原来是宣王和魏王,奴才这向有礼了。”

“福公公快起,有何烦心事,说与本王听听,本王帮你解决。”

魏王很热心的要帮崔福,他摇摇头,“奴才能有什么烦恼,只是心疼皇上罢了。”

“皇兄怎么了?”

“皇上思念瑜贵妃,想儿子,身形消瘦,神情萎靡。让人瞧着心疼。”

崔福从小伴着皇帝长大,感情很深,皇帝待他不比宣王和魏王差,他自是为皇帝难过。

魏王神色一顿,与宣王对视一眼。

京城如今的局势,扑朔迷离,总瞒着皇帝瑜贵妃的消息,似乎不妥。

两人眉眼来去间,商量着是否如实相告。

崔福终于发现他们的表情古怪,“二位王爷,可是有事要说,很为难吗?”

“没,没有。”

宣王急切的否定,拉着魏王就往宫外走。完全忘了他们是被盛轩帝宣来议事的。

“这二位,定有事相瞒。”

崔福暗自嘀咕,殿里传来盛轩帝的声音,“崔福,老二、老三还没到吗?”

“启禀皇上,二位王爷心事匆匆的跑了。”

“跑了?他们有什么心事?”

“奴才不知,只是察觉他们神情有异。”

崔福暗道:对不住了,二位王爷,让皇帝转移一下思绪。

果然,盛轩帝好奇道:“他们有事儿?去把他们找来。”

宣王和魏王两人此时正在出宫的宫道上,嘀嘀咕咕的商量着。

“二皇兄,我们还是告给皇兄吧。”

魏王有些怕怕的说道:“若是让皇兄知道,我们刻意瞒着他,不会有好果子吃的。”

“可是,你不怕他知道了撂挑子?扔下朝政就去寻找他们母子吗?”

宣王担忧的重点在这里,不知是何原因,大皇子和那个南梁人按兵不动,他们抓不到证据,可不代表那两人不再谋划。

越是看上去风平浪静,暗地里越是波涛汹涌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